河南皂角刺种植栽培技术:
1、选地
栽培地应选择灌溉方便、排水良好的杂木林或次生林山区沟谷地、缓坡地带(坡度不超过20°)的肥沃棕色森林土、沙质土,丘陵区也是适宜皂荚栽培的良好区域,选择梯田地或进行水平带状整地的林带。土壤粘重,排水不良等处不宜栽培。
2、整地
选好地块后要深耕耙平,做成苗床,苗床高10㎝,宽120㎝。做床前,每亩要用5%甲拌磷颗粒剂进行防虫处理,每亩用量为1.5kg;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kg兑水500kg喷洒土壤,进行灭菌。以在疏林下栽培为好。在林内栽培应进行带状整地,选择郁闭度在0.3以下的疏林,在林中做成宽2~5m的林带,在林带内清除杂草及杂木,将土壤翻松,做成苗床,以便栽植幼苗。整地时,因地制宜,施足基肥,一般每亩用堆肥1500~2500kg,饼肥50~75kg,钙镁磷肥20~30kg,硫酸钾5~10kg。肥料施用过程中堆肥、饼肥要充分腐熟,基肥不能与苗木根系直接接触。
皂角种植密度:
1、常规密植
株行距1.0-1.50米×2.0米。目前,各地大都采用此模式,前期产量较中、大冠树形上升快,但3~5年后,株间交接,行间不能机械化作业。
2、普通宽窄行密植
株行距以1.5米×1.5米×3.0米带状栽植。此方式不仅产量增幅快,还便于管理作业。便于施肥、喷药和修剪等管理操作。此方式仅地下管理就可节约用工23%~35%,较常规密植具有很多优点。
3、超密皂荚园模式
超密皂荚园,株行距0.5~0.8米×1.0米,每667平方米栽840~1334株。每年平茬,利用当年新枝采收皂刺。
4、地埂栽植模式
在丘陵、山区梯田外沿地埂栽植,株距2~3m。
5、果园防护林模式
在果园外围,按照株行距1.0~1.5米×2.5~3.0米双行栽植,兼顾防护与皂刺生产。或行距50cm,每米栽10株,三角定植。